Greatly放膽(Daring )一詞節(jié)錄自羅斯福的〈民主國家中的公民權利〉,有時又稱為〈競技場上的斗士〉,是1910年4月23日羅斯福在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的演講內(nèi)容。以下是讓這場演說名留青史的片段:
榮耀不屬于批評的人,也不屬于那些指責落難勇士,或挑剔別人哪里該做得更好的人。
榮耀是屬于站在競技場上的勇者,屬于臉上沾滿塵土與血汗而英勇奮戰(zhàn)的人。他有時會犯錯,甚至一錯再錯,畢竟錯誤與缺失在所難免。但,他知道要奮戰(zhàn)不懈,滿腔熱血,全力以赴,投身崇高志業(yè)。
他知道最好的結(jié)果是功成名就,即使不幸落敗,至少他放膽去做了……
第一次讀到這段文字時,我心想,“這就是‘脆弱的力量’。十幾年來我研究脆弱所學到的一切,就是給我這樣的啟發(fā)。脆弱的力量無關勝負,而是了解勝負皆有必要,是積極投入,然后全力以赴。”
脆弱不是軟弱
面對它,決定勇氣的強度
“脆弱”不是軟弱,我們每天遇到的不確定性、風險和情緒沖擊并非我們所希望的,我們唯一的選擇是“要不要全力以赴”。我們是否接納脆弱的意愿,決定了勇氣的強度與目標的明確性。我們逃避脆弱的程度,則顯示我們有多害怕又多不切實際。
當我們等到自己夠完美或萬無一失時才上戰(zhàn)場,可能會犧牲再也無法挽回的關系和契機,浪費寶貴的時間,也放棄自己得天獨厚的才能。
我們都向往完美和萬無一失,但那是不存在的人類經(jīng)驗。與其坐在場邊兀自批評,我們應該勇于展現(xiàn),站出去,讓大家都看見真正的你。這就是脆弱的力量,這就是放膽去做。
為了讓脆弱的定義產(chǎn)生共鳴,我通常會請大家用“脆弱是……?”來造句。以下是一些人的回答:
◇提出不受歡迎的意見。
◇挺身為自己辯解。
◇離婚后第一次約會。
◇站出來支持身陷困境的人。
◇先說出“我愛你”,但不知道對方是否也一樣愛我。
◇宣傳自己的新書,或是藝術創(chuàng)作。
◇得到升遷,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勝任。
◇連續(xù)失敗后再次接受挑戰(zhàn)。
◇相信自己的信念。
這些聽起來像軟弱嗎?站出來支持身陷困境的人是軟弱嗎?連續(xù)失敗后再次接受挑戰(zhàn)是軟弱嗎?不,接納脆弱聽起來像真理,感覺像勇氣。真理與勇氣不見得讓人心安,但絕對不是軟弱。
沒錯,當我們脆弱時,完全無所遁形。沒錯,沒把握所帶來的不安全感,對我們來說猶如酷刑。沒錯,當我們展現(xiàn)脆弱的一面,是冒著很大的情感風險。但是冒險、克服不安、真情流露,絕對不是軟弱。
由于我專門研究自卑、恐懼、脆弱等情緒,所以我沒料到有一天我會告訴大家,探索喜樂的概念竟然會徹底顛覆我的專業(yè)和私生活,但這千真萬確。
事實上,研究這種感覺幾年后,我會說“喜樂”可能是最難真正感受的情感,為什么?因為當我們無法展現(xiàn)脆弱,或是沒有意愿展現(xiàn)脆弱時,喜樂就會變成一種我們戒慎恐懼的情感。
匱乏就無法放膽
我們老在等另一只鞋落地
小時候我們是滿心歡喜的去快樂,后來不知不覺中,我們逐漸對喜樂產(chǎn)生不祥的預感,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我們只知道我們渴望生活中有更多的幸福。我們不快樂。
在深切匱乏感的文化中,大家老是覺得不夠放心、不夠確定、不夠肯定,所以高興的時候會感覺“事情肯定沒那么簡單”。我們早上起床以后心想:“工作順利,家人健康,沒什么重大危機,房子堅固,我在運動,感覺很好……噢,該死,這不太對勁,很不對勁,樂極一定會生悲。”
又或者,當我們獲得升遷時,第一個想法是:“事情太順利就一定不是真的,里面肯定有什么玄機。”全家第一次去度假,你一點也不興奮,而是心想萬一墜機或沉船了該怎么辦。
“我們老是在等著另一只鞋落地”(意指“未爆彈”),這個片語源自于1900年代初期,那時的新移民蜂擁到城市里,擠身在廉價狹小的租屋內(nèi),可以清楚聽到樓上鄰居夜晚把鞋子脫下來的聲音。當你聽到第一只鞋子落地,就會等待另一只鞋落地的聲音。
即使如今的世界在很多方面都比二十世紀初期安全多了,我們也比那年代的人長壽多了,我們卻覺得現(xiàn)在冒的風險比以前還多。我們現(xiàn)在把另一只鞋想象成可怕的東西,例如恐怖攻擊、天災、超市爆發(fā)大腸桿菌疫情、校園槍擊事件等等。
當大家分享下面的例子是他們最脆弱的時刻,我嚇了一跳:
◇站在一旁看著孩子熟睡。
◇承認自己有多愛我先生(或太大)。
◇知道自己做得多棒。
◇熱愛我的工作。
◇和父母相處的時光。
◇看著父母,和自己的小孩相處。
一位六十出頭的男性告訴我:“我曾經(jīng)認為過日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先去預期最糟的情況,那樣一來,萬一出事了,我已經(jīng)做好準備。如果沒發(fā)生什么事,還可以得到意外的驚喜。后來我和太太出了車禍, 我太太不幸喪生,不用說,預期最糟狀況根本沒讓我做好心理準備,更慘的是,我現(xiàn)在仍然會想到我們共有的美好回憶,然后難過自己當時沒有盡情享受那一刻。我對她的承諾是,現(xiàn)在我要盡情享受每一刻。我只希望她還活著,因為我知道怎樣才是對的了。”
匱乏和恐懼導致我們先打預防針,我們擔心喜樂的感受無法持久,或擔心接下來陷入失望(或任何其他感受)時難以適應。我們學到盡情歡樂后難免失望,甚至樂極生悲。我們也對自我價值感到懷疑,既然我們有不足,有缺點,是否有資格快樂?我們憑什么快樂?
感恩能治愈匱乏
珍惜擁有,脆弱將生出力量
如果匱乏的相反是足夠,那么實踐感恩,就是承認知足,承認我們已經(jīng)夠好了。
我從那些曾身陷悲傷和黑暗的人身上,學到三個有關喜樂和光明的啟示,那三個啟示是我此生有幸獲得的最大禮物:
一、喜樂來自平凡的時刻。
當我們汲汲營營的追求非凡時,就可能錯失生命的喜樂。匱乏文化可能讓我們害怕過著渺小、平凡的生活,但是當你和失去過很多的人談過以后,你會清楚明白人生的喜樂無常。每一位對我透露他失去過什么的人,提到他們最懷念的事時,說的都是平凡時刻。“如果我下樓的時候,能再看到我先生坐在桌邊,一邊看報一邊咒罵就好了……”、“如果我能再聽到我兒子在后院咯咯笑就好了……”、“我媽給我傳過超瘋狂的簡訊,她從來不知道怎么用手機,但我現(xiàn)在愿意付出一切來換她一次簡訊。”
二、珍惜你所擁有的。
我問經(jīng)歷過不幸的人,要如何對受折磨的人培養(yǎng)及展現(xiàn)更多的同情,他們的回答總是一樣:別把擁有視為理所當然,應該要慶幸自己擁有這些。你父母健康嗎?你應該為他們健健康康的感到非常開心,讓他們知道他們對你有多重要??粗啬銚碛械模褪亲鹬匚沂サ?。
三、別再浪費喜樂的片刻了。
我們無法為生命中的不幸與失去預做準備,當我們把每次喜樂的時刻都拿來排練絕望時,反而降低了自我復原的能力。沒錯,盡情歡樂可能令人不安,提心吊膽,也感到脆弱,但每次我們讓自己感受喜樂,沉浸在快樂中,就是在培養(yǎng)從傷痛中自我復原的能力。喜樂變成我們的一部分,當不幸真的發(fā)生時(確實會發(fā)生),我們會更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