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出人意料的調查結果
人們一直在談論高房價會不會驅趕人才,這一令人擔心的現象近來浮出水面。
那些房價上漲最瘋狂的城市,面臨著“人才出走”的挑戰(zhàn):深圳,騰訊內部論壇的一次調查顯示,有近四分之三的人因高房價而動了逃離的念頭;廈門,2016年的年輕人口流出率高達37.26%,房價和收入的失衡是重要原因;合肥,某個3D打印技術團隊11人,今年有三名骨干因高房價而出走,公司傷筋動骨。
其中,對“房價驅人”最頭痛的應該恐怕要數深圳,這座“房價收入比”排名全球最高的城市,一方面頂著“未來硅谷”的光環(huán),另一方面也在“不要讓華為跑了”的驚叫聲中感到不安。
深圳的憂慮并非杞人憂天。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和智聯招聘聯合發(fā)布的《2016中國年度最佳雇主年度總報告》顯示,在大學生理想的就業(yè)城市中,深圳僅位于第六,不僅被北上廣甩在后面,也被非一線城市杭州和成都超越。
當人們已經開始喜歡用“北上深”來替代“北上廣”或“北上廣深”的時候,當人們把深圳視為象征未來的希望之城時,這個結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論人均收入,深圳躋身全國前三絕對穩(wěn)穩(wěn)當當。據智聯招聘統計,今年夏秋兩季企業(yè)發(fā)布的求職平均薪酬顯示,北京、上海、深圳位于前三。
論人才需求,排名前三的依然是“北上深”,求職者在深圳有的是舞臺,但他們似乎開始敬而遠之。
論成長性,不久前《硅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羅·斯加魯菲才夸獎深圳最像中國的硅谷,其創(chuàng)新活力在中國獨樹一幟。以國際專利數量而論,深圳甚至排在第一位,幾乎是第二名北京的3倍。
無論是需求、報酬或城市提供的機遇,在這些求職者最為看重的方面,深圳幾乎提供了一切他們想要的。然而,一些年輕人正在用腳做出他們的選擇。
02、“百萬美國人逃離大都市”會在中國上演嗎
根本上而言,決定人才流動的是兩股力量,向內的拉力和往外的推力,深圳的拉力固然強大,旺需求、高薪酬和遠大前景足以讓年輕人才前來投奔,但是,深圳的推力同樣不可小覷,以高房價為核心的高生活成本,把里面的人趕走,把外面的觀望者嚇走。
百城價格指數顯示,2016年11月深圳每平米的房屋均價是55040元,一年前是41139元,2年前是30530元。也就是說,這座房價收入比全球最高的城市,過去一年房價漲幅33.8%,兩年漲幅80%。令人望而生畏的房價增速,很容易讓年輕人放棄在此地扎根的念頭。
官方也感到其中潛在的危機。深圳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正在加大保障房的供給,一個重要原因是“深圳引進人才的數量已經呈下降趨勢。急需通過住房保障和人才安居來緩解高房價帶給人才的擠出效應。”
“房價驅人”事件不僅在深圳頻繁上演,今年因增速超越北上廣而被稱為“樓市四小龍”的南京、蘇州、廈門、合肥也面臨“房價驅人”的苦惱。
廈門。廈門大學今年經濟系畢業(yè)的40多名研究生中,僅有兩三位留在了廈門。騰訊此前發(fā)布的QQ大數據2016全國年輕指數顯示,廈門年輕人口凈增加率為-19.17%。廈門大學經濟學教授丁長發(fā)認為,產業(yè)結構短板和過高的房價,是造成廈門年輕人口流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房價驅人”并不是一個新現象。美國人口統計學家肯尼斯?約翰遜在其論文《高房價帶來人才流動新格局》中統計了2000-2005年期間美國人口搬遷的數據,結果發(fā)現,五年間有160萬人從大都市逃離,房價過高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在倫敦、紐約、巴黎、首爾,“房價驅人”的事件可謂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03、“房價驅人”的中國特色
不過,目前正在中國上演的“房價驅人”卻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般來說,高房價是伴隨城市產業(yè)升級的結果,底層勞動者包括部分藍領會因生活成本過大而離開,但與此同時,高級勞動力會留下來,甚至會源源不斷而涌進來。硅谷房價在美國排第一,但高精尖人才還是一個勁往硅谷去。
正如有研究論文(《房價、勞動力異質性與產業(yè)結構升級》)指出:
房價上漲相當于設置了門檻,抑制了普通勞動力的流入,同時將城市內部難以承受高房價的勞動力排擠出去,但是未能阻礙技術人才向城市的流入,正是通過普通勞動力的流出與技術人才的流入,促進了城市勞動力供給結構的改善。
在智聯招聘《2016中國年度最佳雇主年度總報告》上,深圳在本科生最愿意去工作的前十大城市中,排名第六;在博士生群體僅排在第十位,只有1.5%的博士把深圳作為求職首選。似乎學歷越高,對高房價越心生畏懼。
正在中國發(fā)生的這波“房價驅人”有些不一樣:不僅低端勞動力遭到“驅趕”,即使是以博士為代表的高級勞動力也在逃離;不僅小商販、流水線工人、酒店服務員在逃離,連華為、中興、騰訊的高級研發(fā)人員也在往外騰挪;在合肥,對“房價驅人”最強烈的反應來自科技企業(yè)、高等院校。
有一位華為員工這樣解釋為什么他們愿意離開深圳,前往隔壁的東莞松山湖:
2015年剛去松山湖,當時房價是8000,現在漲到差不多已經18000了,這一年來,在深圳強有力領導下,東莞房價基本上翻了一倍,靠近深圳片區(qū)及松山湖一塊漲得更快,很多買了房子的華為人都心花怒放。
以華為人的收入在松山湖買個房子養(yǎng)老,基本上沒什么壓力,但要在深圳現在擁有一套三居室,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這也是很多華為人愿意來松山湖原因。
“面對房價,什么文憑都蒼白無力”,這是近期網絡上一個80后博士發(fā)出的吶喊。“房價驅人”,傷害的不僅是被驅趕者,最后也會傷及城市自身。
04、京滬詛咒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今年北京上海房價也上升得比較快,兩個城市房價收入比高居全球第五和第六,但據智聯招聘《2016中國年度最佳雇主年度總報告》調查顯示,無論是本科生還是博士生,仍將京滬作為求職首選地。與此對應,房價與京滬居處于同一檔次甚至更高的深圳,出現了人才逃離現象。
這可能是一個耐人尋味的信號:當深圳的房屋均價已經是上海的1.2倍,北京的1.33倍,那么,高端人才更有理由選擇在教育文化資源更豐富、經濟體量更大的京滬發(fā)展。
一個“京滬詛咒”正在悄然生成:房價與京滬相當的城市,其人才將被京滬抽走。作為政治文化和經濟金融中心,京滬是國內資源聚集度最高的城市,它們對人才的拉力,壓住了高房價“驅趕人才”的推力。而京滬之外,若有城市的房價快速躥升,甚至超過京滬,那么,高房價產生的負面推力極有可能會把高端人才推向京滬。
05、日本模式還是美國模式
“京滬詛咒”的本質,是目前資源在地域分布上的高度聚集,除了京滬,還沒有其他城市有足夠強硬的本錢來抵抗高房價對人才的驅趕。深圳目前可能還做不到,四小龍更做不到。
中國未來的城市格局,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日本模式,另一種是美國模式。
日本模式之下,超級大城市的“虹吸效應”所向披靡,東京都市圈人口3500萬,占全國的27.6%。GDP也甚至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一。而房價,東京都是第二名大阪府的3倍以上。
另一種模式是美國模式,資源相對沒那么集中,國家多中心化。世界500強美國企業(yè)的總部分布,可以很清晰的表現出來。
可以看到,世界500強美國企業(yè)總部分布在多個地方,不像在中國,基本上集中在京滬。
而房價,經濟中心的紐約也沒有絕對領先。
若“京滬詛咒”持續(xù)發(fā)威,那么中國城市格局走向日本模式無疑,中國將有兩個無可撼動的中心,其他城市的資源將向京滬匯集;若在產業(yè)轉型和創(chuàng)新中,其他城市也能成長為真正的硅谷、西雅圖、洛杉磯,那么未來城市格局也可能呈現為美國式的。
其他城市的命運,將取決于這兩條道路的選擇。
更多信息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OK智能制造”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并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