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人對于眼前的機會舉步不前?而有些人則是不顧危險往前沖?為何能激勵他人的事物,卻對你毫無效果?為何即使兩人有相同的目標,卻不見得會采取同樣的手段?
為何同樣是理財,有的人選擇開源,而有些人則是節(jié)流?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海佛森(Heidi Grant Halvorson)與希吉斯(E. Tory Higgins)認為,一切的答案就在于我們的動機焦點(motivational focus)。兩人在最近合著的《焦點》(Focus)一書中指出,人們的行為主要受動機影響,而且可依動機的焦點歸為兩個主要陣營:即推進焦點(promotion focus),與防止焦點(prevention focus)。
前者隨時永往直前,樂于挑戰(zhàn),人生的交通號志在他眼中全是綠燈;后者則謹慎小心,以策安全,在紅燈之下且走且停。一個人做人處世的方式,乃至大小決策的方向,都受自己的動機焦點影響。若能了解它,就能將操控權握到手里,用以改善自己與他人的行為。掌握動機焦點,領導人也能在提升自己效率的同時,幫助員工發(fā)揮潛能。
□ 兩種動機焦點
一個人的動機焦點,左右了他在人生中遭遇挑戰(zhàn)時的應對方法。作者表示,在人生的游戲當中,對于推進焦點的人來說,準則是“要贏”;對防止焦點的人來說則是“別輸”。推進焦點的人在乎如何獲得更多,避免錯失機會。這些人具挑戰(zhàn)心、有創(chuàng)意,腦筋動得很快,也較有想象力,個性較大而化之,他們往往樂觀進取,總是往好處想。這類型的人尋求掌聲與贊美,別人正面的回應是很大的鼓勵。
相對的,防止焦點者則注重如何降低損失,保持現(xiàn)狀,個性謹慎小心,做事充分計劃,追求完美。他們喜歡循先例,較不喜歡冒險,而且隨時抱持懷疑的態(tài)度,做最壞的打算。如果要他正面思考、放下戒心,他反而會渾身不對勁。不同于推進焦點者,他們聽到贊美反而會很不自在。然而,因為過于強調維持現(xiàn)狀,防止焦點者通常沒什么挑戰(zhàn)現(xiàn)狀的企圖心。
此外,他們通常較缺乏創(chuàng)意,雖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優(yōu)秀。另一方面,推進焦點的人則因過度自由與樂觀,容易粗心大意。他們寧可冒風險,也不愿錯過任何機會,因此常導致不必要的損失。更糟糕的是,他們通常沒有備案,所以一旦發(fā)生失誤,往往難以挽救,這點就不同于懂得未雨綢繆的防止焦點者。
推進焦點者所追求的目標是“理想上”希望滿足的事物,例如,他們的健身動力可能來自“如果能練出腹肌就好了”。他們達成目標時往往會有高昂的情緒反應,像是歡樂或興奮;相反地,防止焦點者的目標則是“應該要”做到的事物,像是某種責任,例如“我非得減肥不可了。”這些人在達成目標時,雖然也會感覺很良好,但感受到的情緒能量較低,像是感到放松、放心與安穩(wěn)。
□ 動機焦點來自哪里
一般來說,人們通常同時擁有這兩方面的特質,而其中一種較為強勢主導。此外,在不同的情境下,也可能引導出不同的焦點。例如,某些人在工作時較為主動激進,偏向推進焦點;當事情關系到家人時,則轉而變得謹慎保守。
雖然先天人格可能影響到一個人的動機焦點,不過造成差異的主因,是人們在成長過程中被獎勵與懲罰的方式。若一個孩子成績優(yōu)異時,父母會以口頭或實質的方式大加獎勵;當他哪天表現(xiàn)沒那么好時,家長雖然沒大發(fā)雷霆,但反應則很失望,可能搖搖頭、嘆個氣。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孩子的目標會是追求卓越表現(xiàn),以獲得他人的愛與認可,于是傾向于推進焦點。防止焦點者的成長環(huán)境,則是父母從一開始就有相當高的期望。在這樣的家庭,達到標準是應該的,孩子沒有任何獎勵。
但若孩子沒有達到標準,則會換來嚴厲的責備,或其他形式的懲罰。對孩子來說,成功只代表“壞事不會發(fā)生”,而不會得到獎賞,失敗則會受處罰。這么一來,他會將目標設定為避免他人的非難,以及保持安全狀態(tài)。此外,社會文化的價值觀也會左右一個人的動機焦點。
作者指出,舉例來說,美國社會里,推進焦點的人較多,因為其文化贊揚獨立與個人成就,“美國夢”傳頌的就是勇于冒險、把握機會的故事;而在講求互相依賴與團體合作的東亞,人們對于自己與他人都有較強的責任心,要求個人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比較容易產生防止焦點的意識。
□ 你與工作動機適配嗎
人們的動機焦點影響了我們關心些什么、我們的價值觀,還有我們的強弱之處。了解自己的動機焦點,也能讓你找出與你的動機適配(motivational fit)的事物。
動機適配指的是,一個人的動機焦點與現(xiàn)實狀況互相搭配的情況,也就是說,你追求目標的方式,符合你個人的價值觀與信念。因此,當動機適配發(fā)生時,人們會更積極、更投入,也更快樂滿足。不只個人可以透過創(chuàng)造配適來改善生活,團隊領導人也能用動機適配來激勵員工,公司更能將之應用于行銷上。
以個人來說,若你所選擇的工作除了符合個人的能力以外,也與你的動機焦點適配,你會更能全力以赴,并發(fā)揮潛能。舉例來說,推進焦點者應該尋找的是講求大膽、迅速、創(chuàng)新,以及有很大成長空間的職業(yè),例如產品與服務都快速變動的產業(yè),也可考慮科技或社交媒體相關行業(yè);防止焦點者則應該找可以讓你感到穩(wěn)定又安全,但同時能善用你的細心與謹慎的工作。
□ 找出員工的動機適配
同樣的,領導人在領導團隊時,若能將動機適配納入考量,就能以最符合個別員工需求的方式,引導他們發(fā)揮能力,并提高向心力。以提供員工意見回饋為例,對于推進型的員工來說,即使你要傳達的不是好消息,也盡量別太打擊他們。只要讓他們知道犯了什么錯,讓他們從中學習。
此外,贊美對這類員工來說很有效用,能讓他們感到自己的進步,激勵他們更加努力。防止焦點的員工則屬于防衛(wèi)性悲觀主義者(defensive pessimist)。無論過去是否有過成功經驗,他們仍相信自己若不能竭盡所能關注每個細節(jié),就可能遭遇失敗。
這種想法使他們隨時都保持警戒,維持他們的動力。也因此,過度的贊美或正面思考反而讓他們不自在,唯恐過度樂觀會導致松懈,帶來不幸的后果。所以領導這類型員工時,只要坦率給予有建設性的評論,即可有效幫助他們改進。領導人必須了解,這兩種類型的員工沒有優(yōu)劣之分,必須因才適用,而不是偏重一方。兩種員工兼而有之,能讓公司既創(chuàng)新,又能維持營運穩(wěn)定。
兩位作者指出,火星氣候采測者號(Mars Climate Orbiter)的失敗,便可能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中,較缺乏防止型成員有關。1998年底,該探測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但在抵達火星后,卻在進入星球軌道的過程中失去聯(lián)絡。調查人員最后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竟然出在計量單位。太空總署的工程師是以公制單位為準,但是協(xié)助他們建造該衛(wèi)星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卻是用英制單位。
計算單位的混淆,使得探測器進入大氣層的高度有誤,導致機體可能因此被摧毀。作者認為,太空總署內,大多是充滿外星探索等遠大思想的推進焦點成員,若有更多的防止型人才,這類錯誤會更容易預防。
□ 找出顧客的動機適配
公司銷售產品或服務時,也得注意動機適配。若公司想要吸引的是推進型消費者,就要以“能讓對方獲得什么”為訴求;相對的,防止焦點的顧客容易受安全性或損害防止相關的內容吸引。有些事物從本質上便是比較接近防止型動機的,例如安全帶與保全系統(tǒng);度假屋等服務,則對推進焦點者較有意義。
對于牙膏這類不特別屬于哪一類的產品,廣告內容如果訴求“牙齒潔白迷人”,會吸引推進型顧客,而“預防牙周病”則對防止型消費者較有效。若你能按顧客的類型設計產品的行銷方式,使得它與消費者的動機配適,就能提高他們對產品的信任感,也能讓他們覺得這項物品更有價值。
動機適配所產生的效應,有時因果關系較難一眼看穿。舉例來說,大環(huán)境經濟狀況惡化時,保險套的銷售額反而上升。原來,這是保險套與人們動機的配適造成的現(xiàn)象。金融海嘯使得人們變得關心安全,希望能維持經濟水準。
這種防止型的思考方式,讓使用保險套的行為顯得很自然、合理,因此導致其銷售曲線上攀。就像紅燈跟綠燈兩者沒有孰優(yōu)孰劣,只是使用的時機問題,推進焦點和防止焦點也沒有絕對的對錯。若能了解這兩種特質,知道什么與其配適,你便能強化自己的能力,彌補短處,對人生更有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