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電蝕方式的集成修整技術WireDress®為使用金屬粘結劑砂輪進行磨削開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從而使輔助時間得到顯著降低。按照Fritz Studer AG所述,相比陶瓷粘結劑和樹脂粘結劑,在磨削流程中采用此技術能使磨削性能提高30%,并使砂輪磨損降低70%。采用該技術也能修整具有特別精密輪廓的砂輪。
金屬粘結劑砂輪尤其適用于加工難切削材料,如:高合金淬硬鋼、硬質合金以及陶瓷。這類砂輪尤其耐變形、耐高溫,并能將磨削時產(chǎn)生的熱量更快地排出。 砂輪由一種嵌有金剛石或 CBN(立方氮化硼)磨粒的燒結金屬矩陣組成。 它能實現(xiàn)特別高的切削性能,因為金屬粘結 劑能將磨粒很好地粘附住。
異常高效: 電蝕修整
金屬粘結劑的優(yōu)點也正是其缺點,因為此種砂輪的修整都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 比如,采 用碳化硅修整輪修整常常無法獲得滿意的結果,精密的輪廓更是不可能做到。 另外,以機 械方式很難使磨粒與金屬矩陣分離,這期間會造成兩者都受損。另外,無法生成足夠高的磨 出露高度,以至于無法實現(xiàn)這類砂輪的最高性能。 金屬粘結劑砂輪的超硬磨粒也會導致修整 輪嚴重磨損,這將在幾何精度方面給它自己帶來某些限制。
專業(yè)人員找到了替代修整方法,比如:采用電化學(ECM)和電腐蝕(EDM)修整工藝。 采用這兩 種工藝都能生成很高的磨粒出露高度,而且修整時勿需接觸。 電蝕修整工藝不需要采用任何 化學活性液體來去除金屬粘結劑。
電蝕修整工藝采用了EDM電火花機床的基本工作原理(EDM=電火花加工),早在 很多年前它就已經(jīng)被用于精密加工了。而且,采用這兩種工藝時,將通過連續(xù)超短 快速直流脈沖去除材料,它將在電極和電解質中工件之間的間隙產(chǎn)生放電。 在放電時, 細微的砂輪金屬粘結劑區(qū)域將被熔化成小顆粒,繼而被電解質從間隙中沖走。
有時候,為了修整金屬粘結劑砂輪要使用外部修整機。那就必須將砂輪從磨床上拆下, 然后搬運至修整機,接著還要將其運回來,并重新安裝到磨床上并進行調(diào)整。 這使微米 級精度難以達到。 另外,搬運和物流工作帶來的時間和成本劣勢使機床集成修整系統(tǒng)更顯示出其巨大優(yōu)勢。
通過線切割腐蝕實現(xiàn)一體化修整
Fritz Studer AG憑借STUDER-WireDress®把一種基于線切割腐蝕方式進行工作的全新修整機推向了市場,該機與磨床及其控制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全面集成。從而不再需要為進行修整而將砂輪拆下。 由于磨粒容屑空間很大, 使得砂輪非常鋒利。 這樣就有大量的磨削油進入磨削區(qū),這樣就能采用很高的進給速度, 且工件變形很小。從而能使修整間隔時間變得更長。因為修整流程工作量很小,所以,當輪廓很復雜時也可縮短修整周期。因為用戶能在粗加工和精加工時充分利用金屬粘結劑砂輪的優(yōu)點,所以就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nèi)收回STUDER-WireDress®修整系統(tǒng)的投資。
從工作原理上來講,此修整器就是一臺小型線切割機。 電極就是一根金屬導線,它以每秒 100毫米的恒定速度切向移過與導線保持很小間隙的加工位置。 砂輪就是另一個電極,在修 整時它以每秒50至140米的線速度運動。 不需要使用專用電解質,因為磨削所使用的磨削油 就具有這個功能。修整導線被定位在圓形陶瓷薄導輪圓周上的一條溝槽中。 陶瓷導輪在導線 和砂輪之間發(fā)出火花的位置擁有一個穿絲口。
在對常規(guī)金屬粘結劑砂輪進行修整時,進給速度可達到15至25毫米/分鐘。 在砂輪上主要以 這種方式加工內(nèi)圓弧半徑為0.2毫米以及外圓弧半徑為0.05毫米的自由幾何形狀和精密輪廓。 期間,材料去除量最高可達到80mm3/min。 采用此非接觸式修整工藝時,磨粒將保持其原 有形狀。
修整工具無磨損
因為在修整流程期間導線持續(xù)運動,所以在修整位置上始終有一個具有準確幾何尺寸的電極。
在修整裝置的導線輪上有著長達十公里的導線; 憑借著這些導線儲備量可不停地進行長達 16個小時左右的修整。使用過的導線在修整流程后將被直接切割成小段,并將其收集在一個 容器中。電極導線通過陶瓷導輪運行,導輪非常結實,使用數(shù)百小時后才會出現(xiàn)磨損。 在其 圓周上具有三個之前所提到的穿絲孔,需要時可將導輪轉動三分之一個圓周,從而又能實現(xiàn)正常的導線輸送了。
控制系統(tǒng)集成于磨床控制系統(tǒng)中
STUDER-WireDress®的控制系統(tǒng)被集成于磨床控制系統(tǒng)中。 它擁有所有必需的修整功能 ,并包含一個采用軌跡優(yōu)化進行智能化成型的軟件(StuderDress integrated)。磨床工人 不需接受專門培訓即可操作修整機,控制系統(tǒng)顯示屏上那清晰明了的向導功能將向他提供操作引導。
作為STUDER公司Blue Competence措施的一部分,這一新技術還使能源得到了顯著節(jié)約。 在修整時,該機僅需大約500瓦,待機時更是僅為25瓦。要知道:采用金剛石滾輪的旋轉修整操作需要消耗1.5千瓦;其中,用于提供密封空氣的能源消耗是持續(xù)的,已經(jīng)達到1千瓦。
WireDress®技術的開發(fā)歷經(jīng)基礎研究、試運行和工業(yè)化產(chǎn)品,整個周期長達7年,開發(fā)工作是在S22機床上進行的。 這是一個生產(chǎn)平臺,用于批量生產(chǎn)中型工件。 采用該機床能進行各種 加工,如:內(nèi)外圓磨削、成型和螺紋磨削、采用160毫米寬砂輪的重負荷應用或以高達140米/秒切削速度進行高速磨削(HSG)。STUDER-WireDress®也可用于數(shù)控萬能內(nèi)外圓磨床S31 和S41。
在Fritz Studer AG技術中心,對于所有新開發(fā)的技術都將基于嚴格的生產(chǎn)條件進行測試,測試 時間甚至常常超過數(shù)年。從實踐應用中得出的改善和優(yōu)化方案將在研發(fā)工作的這一階段得到貫徹。這樣,所謂“初期問題”將被消除,這樣在投放市場時就能向客戶提供技術成熟并可立刻使用的機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