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憋了十幾年的臺積電,最終還是決定漲價了。
以16/12nm為分界線,16/12nm以下的高端制程價格上漲10%,成熟制程價格上漲15~20%,明年第一季開始生效。
“芯片荒”的大背景下,臺積電公布上述決定,顯然給焦慮的市場又加了一把火。然而臺積電決定下場漲價,卻并非“趁火打劫”,而是多方壓力下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01
行業(yè)大勢 不能不漲
提到電子器件漲價,不少人想到的是廠家控制產能、調控市場預期,達到更好的營收。洪水、停電、火災,似乎都是產能縮減,產品漲價的合理理由。與這些常見的漲價套路相比,臺積電就顯得極為克制。
查詢中文互聯(lián)網資訊記錄,臺積電最早的一次提價是2004年。根據中關村科技的報道,當時的漲價產品是250nm、180nm和150nm制程產品,漲價幅度也是10%。
工藝成熟造成競爭減緩,是調價的主要原因。盡管這些芯片在當時已經被Nvidia、ATI、德州儀器等廠商采用,制作主流電子產品。可對于上游廠商而言,過于穩(wěn)定的代工價格,無法完全釋放代工廠產能。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進一步開拓市場,合理漲價就成了必然選擇。
臺積電后來全線漲價,還是在2008年。行業(yè)的主流制程,也開始進入65nm和32nm的兩位數(shù)時代。對應研發(fā)開支也是水漲船高。臺積電時任全球業(yè)務暨營銷副總經理陳俊圣就指出:
“以250nm制程投入需要資金為基礎,到了65nm制程,需要資金可能是250nm制程的10倍;若是到了32nm制程,則可能是250nm微米制程將近14倍。”
需要技術攻關的新制程,成本居高不下??膳可a的老產品,價格必然走低。臺積電因此針對130nm以下的成熟制程調漲報價。2008年的這次漲價,也是臺積電有史以來第1次對外宣布調漲報價。
可以看出,不論調動產能,還是反哺研發(fā)。臺積電的漲價,在整個行業(yè)中相比起來十分保守克制。對外的姿態(tài)也是與客戶申明利弊,大家商量著來,雙方配合過渡漲價后的市場波動。
實際上,與同行相比,臺積電的漲價還慢了一步。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像格芯(GlobalFoundries)、PSMC、SMIC 和聯(lián)華電子都曾發(fā)出漲價通知。中國臺灣經濟研究院劉佩真也在景氣動向調查記者會上表示:
“聯(lián)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廠商 8 英寸晶圓廠價格漲幅相較去年高達 50%、12 英寸廠漲幅達 30%。”
眼看競爭對手漲價,臺積電也只能跟著趨勢走,通過適當?shù)臐q幅,維持公司的后續(xù)生產。
02
內外受困 不得不漲
不過這次的“漲價大潮”中,臺積電也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之一,就是維持自己的毛利率。
芯片上游行業(yè)的巨頭,高毛利率是常態(tài)。2020年,英特爾毛利率達到56%,高通依靠專利,毛利率達到60%。作為代工廠的臺積電,盡管毛利率也曾達到50%以上。但是從今年第二季度的財報來看,毛利率僅僅達到50%上下,相比去年下降3%。
這樣的數(shù)據,投資人顯然不會滿意。摩根士丹利分析師Charlie Chan就針對財報數(shù)據指出,臺積電的毛利率,最早可能在明年降至50%以下。針對臺積電的后續(xù)發(fā)展,他更是給出了一記重錘:
“在后摩爾時代,成本正變得過于昂貴,而臺積電將不得不提升資本支出,承受利潤率下降的代價,以保持芯片制造的規(guī)模化趨勢。”
面對投資者調低預期,臺積電也在想辦法補救。將出廠產品全線漲價,也就成了拉升毛利率,維持市場高期望的最快選擇。
除了維持毛利率,臺積電在生產經營層面,還面臨著全球化的轉型。
今年5月份,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的分廠開工建設。盡管當?shù)亻L期面臨干旱問題,不利于芯片生產。當?shù)匦藿o塵室的費用高達500億美元,更是遠遠超出臺積電的預算。臺積電還是選擇租用5000個集裝箱,將總部的無塵室整廠搬運至美國分廠。
不光是正在建設的美國分廠,針對汽車芯片,臺積電也可能在德國德累斯頓建設分廠,與博世、格芯等廠商共同爭搶市場蛋糕。日本政府也在邀請臺積電設立半導體制造合資公司,臺積電將出資50%,剩余份額由索尼和電裝出資,解決的也是汽車芯片的需求。
可以看出,臺積電的建廠策略,從原有的“寶島為主”變成了現(xiàn)在的“全球開花”。大量的項目建設,為臺積電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臺積電的長期目標,也在維持盈利和推動研發(fā)的基礎上,加上了一條成本回收。為了解決成本壓力,漲價也是大勢所趨。
去掉企業(yè)經營因素,單從產業(yè)數(shù)據來看,臺積電局勢也并不樂觀。僅以上游的硅料為例,價格就從8萬元上漲到20萬元,漲幅達到150%。對應的銅等金屬價格也出現(xiàn)暴漲。要求臺積電按照原價生產,顯然不現(xiàn)實。臺積電漲價之后,像是環(huán)球晶這樣的硅晶圓廠商,反而緩解了營收壓力。
內外受壓的臺積電,漲價已經變成了必然。
03
漲價之后 能走多遠
臺積電漲價后,成本壓力已經傳遞給了下游產業(yè)。
以蘋果旗下產品為例,臺積電漲價消息放出后,很可能影響到后續(xù)產品的生產。對應的行業(yè)恐慌,甚至讓國內媒體傳出了“iPhone 13因臺積電漲價”的消息,全然不顧這款手機已經大量生產的現(xiàn)實。
這種恐慌情緒,顯然是IC行業(yè)“漲價焦慮”的直觀表現(xiàn)。作為上游代工廠的直接客戶,臺積電的漲價讓他們的生產成本激增。可IC行業(yè)的現(xiàn)有產品規(guī)模,不可能徹底滿足持續(xù)變化的行業(yè)需求。如果芯片行業(yè)產品價格持續(xù)波動,IC行業(yè)的路會更難走。
對于漲價主導方臺積電,這次漲價與以往相比。沒有優(yōu)秀的業(yè)績背書,也讓它的市場調整缺乏說服力。這次漲價的目的,并非針對生產和研發(fā)。而是在企業(yè)財報層面,維持基本的毛利率。對于臺積電而言,不但證明了公司業(yè)務盈利能力下降,更有可能讓投資者的預期落空。以目前臺積電亞洲市值第一的地位來看,這顯然不是好消息。
芯片制程進入10nm之后,新產品開發(fā)的技術難度會指數(shù)性上升。依靠晶圓代工發(fā)家的臺積電,目前并不像高通和英特爾一樣,擁有足夠高的技術護城河。臺積電全球修廠的布局,也讓企業(yè)拋棄依靠大陸建立的成本控制方案,陷入了全球產能斗爭的紅海中。如果臺積電無法在芯片技術層面破局,再多的漲價也是杯水車薪。
臺積電的漲價,已經變成了行業(yè)和投資者對臺積電的“綁架”。被“綁架”的臺積電還能走多遠?只有他們自己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