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以《推動新能源汽車可持續(xù)增長》為題,圍繞汽車整車技術、電池可持續(xù)發(fā)展、充換電和電動汽車智慧能源以及氫能與燃料電池等四個方面熱點話題,進行重點答疑并發(fā)表見解。
-
最近,佳能珠海有限公司停產倒閉。
佳能珠海給出了豐厚的補償方案,最高補償超過了150萬元,被不少網友評價為“良心企業(yè)”。
中國企業(yè)學得來嗎?
-
此次上榜的十大科技趨勢涵蓋了AI核心技術、交叉學科與跨領域研究、AI的產業(yè)及社會價值三個層面,包括預訓練大模型、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應用于科學研究)、基于AI的生物計算、隱私計算、量子軟硬一體化、自動駕駛、深空探測、人機共生、綠色AI和普惠AI等領域。
-
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將提升到22%左右,延續(xù)2020和2021年的提升勢頭
-
其實除兩個國家外,所有人所有國家都巴不得俄烏之間趕緊打起來,首當其沖就是美國,巴不得今天就開火。
-
一直以來,中國制造業(yè)的低利潤一直飽受詬病,經常有報道說,工廠主辛辛苦苦一整年,下來一算只賺了小幾個點的辛苦錢,至于制造業(yè)的工人,每天在流水線上工作10—12小時,吃個飯拉個屎都要限定時長,一個月下來也就撐死五六千——勞動所得與付出明顯不匹配
-
在疫情下,貧富差距被進一步拉大,雖然有不少人收入下滑,但是近期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作為豪車代表品牌之一的勞斯萊斯的銷售量卻在2021年創(chuàng)下了117年歷史上的最高年銷量。今天咱們走進勞斯萊斯。
-
放眼2022的增長動能,“三駕馬車”都不樂觀,將動力拆解看,如果沒有劑量足夠大,精準度比較高的逆周期政策,很難穩(wěn)住5%的增長底線
-
幾年前國人在日本掃貨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日本制造”等同于高品質,而如今怎么就變成了造假的重災區(qū)?
-
近日“ 世紀大運河 ”,浙江、杭州直接連通廣東、廣州的大河,這個前所未有的大項目,徹底引爆了網絡。
-
“專精特新”最早來源于2011年,當時宏觀環(huán)境變差,很多中小企業(yè)生存困難,在這個背景下提出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yè),本質上是引導中小企業(yè)向創(chuàng)新領域發(fā)展。
-
日本“情報安全保障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山崎文明日前發(fā)布文章,稱中國電動汽車在日本勢頭強勁,以碾壓性價格優(yōu)勢打入日本公共交通和物流產業(yè)
-
這篇文章是經典之作,從十五個領域全面分析了美國還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痛快淋漓地回應了恐美派的各種論調。
-
中國持續(xù)大力發(fā)展軍工業(yè),主要有兩大目的,一是為了祖國統(tǒng)一,二是對抗美國的侵犯,守住領土完整。
-
2021年是大轉折后的第一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全世界沒幾個人真正能想到我們上半年開局那么好,下半年我們雖然遇到了各種壓力但最終全年GDP增長了8.1%,近年最高的一次增長。
-
自2019年開始,印度一直邀請馬斯克去印度設廠,對,就是生產電動車的那位馬斯克,而馬斯克的回復一直都是“明年一定”。
-
德國車企贊中國汽車:“不得不承認,它們真的很好”
-
1月18日,日本豐田汽車宣布將于今年2月暫停愛知縣元町工廠等日本國內8家工廠11條生產線的生產,因全球半導體供應依然匱乏,豐田稱預計2月國內外新車產量將比生產計劃減少約15萬輛,全球產量在70萬輛左右,豐田預計本財年(截止2022年3月)新車產量將低于原先約900萬輛的預期。
-
怎樣培養(yǎng)自己的生意頭腦?
-
深度 | 勢不可擋!增長8.1%,這對我們普通人意味著什么?
共10142條記錄,每頁顯示20條,當前第104/508頁
[首頁] [上頁]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下頁] [尾頁]